硬盘的转速(Rotationl Speed):
硬盘每秒旋转次数,有3600rpm、4500rpm、5400rpm、7200rpm、10000rpm。理论上,转速越快越好,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可是转速越快发热量越大,不利于散热。现在的主流硬盘转速一般为5400rpm以上。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 Time):是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以毫秒为单位,一般在7ms-14ms之间。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
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是指相应磁道旋转到磁头下的时间,一般在2ms-6ms之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平均访问时间是平均寻道时间与平均潜伏时间的总和,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的时间。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也被称为吞吐率(Throughput
Rate)。硬盘将数据传送至CPU进行处理的快慢,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Rate):计算机通过接口将数据交给硬盘的速度。采用新的UltraDMA/66和UltraDMA/100技术后,传输率提高很快。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最大或最小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硬盘将数据记录在盘片上的速度。
单碟容量越大的硬盘位密度越高,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内部传输速率也就越大,从而加快硬盘速度。
硬盘高速缓存: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存取速度很快的内存DRAM,它能提高硬盘性能。一般硬盘带有128kB、256kB或512kB的高速缓存,有的高档硬盘甚至达1MB、2MB,高速缓存的容量当以越大越好。
硬盘接口:硬盘的接口分为EIDE和SCSI两种。接口界面标准也是影响硬盘速度的一个因素。现流行的EIDE接口的UltraDMA/66技术可达到66.6MB/s。SCSI接口的硬盘,最基本的数据传输率是20MB/s(8bit,50线);采用Ultra
160/m SCSI标准时还高达160MB/s。普通用户应选择EIDE接口的硬盘,高端用户可选择SCSI接口的硬盘。
SCSI:一种由 ANSI 所订定的用来连接周边装置 (PERIPHERAL DEVICE)
的平行 (PARALLEL) 接口 (INTERFACE),由于较其它标准接口的传输速率为快,在较好的工作站
(WORKSTATION) 及服务器 (SERVER) 上常用来作为硬盘 (HDD)
及其它储存装置的接口。
SCSI 有下列规格:
1. SCSI-1 : 8 位信道宽度,传输速率:4MBPS。
2. SCSI-2 : 8 位信道宽度,支持同时连接 7
个装置,传输速率:10-20MBPS。
3. SCSI-3 : 又称ULTRA WIDE SCSI,16 位信道宽度,传输速率:40MBPS。
4. FAST SCSI : 8 位信道宽度,使用双倍的频率,传输速率:10MBPS。
5. WIDE SCSI : 16 位 信道宽度,传输速率: 10-20 MBPS。
6. FAST WIDE SCSI : 16 位信道宽度,传输速率:20MBPS。
7. ULTRA SCSI : 8 位信道宽度,传输速率:20MBPS。
8. ULTRA2 SCSI : 8 位信道宽度,传输速率:40MBPS。
9. WIDE ULTRA2 SCSI : 16 位信道宽度,传输速率:80MBPS。
PIO(Programmed
Input/Output):使用处理器作为两个装置之间传输资料通道的方式,ATA
使用 PIO 方式传输资料,并以传输速率分为下列几种:
1. MODE 0 : 3.3 MBPS
2. MODE 1 : 5.2 MBPS
3. MODE 2 : 8.3 MBPS
2. MODE 3 : 11.1 MBPS
2. MODE 4 : 16.6 MBPS
Ultra
DMA:由
QUANTUM 与 INTEL 所发展的硬盘资料传输协定,支持冲刺模式
(BURST MODE) 传输速率可达 33.3/66.6/100 MBPS。
磁盘阵列(RAID):使用数个较便宜,容量较小的硬盘
(HDD)
组合成为一个单一的高容量储存设备,并能够加快存取速度及容忍故障
(FAULT TOLERANCE)。 REDUNDANT
的目的是多使用一些磁盘来存放多余 (REDUNDANCY)
资料,用来当磁盘损坏时能重建资料。
磁盘阵列容忍故障的意思是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问题时,磁盘阵列仍然可以提供存取的服务,某些设计并能在不关机的情况下更换硬盘,并能够重建
REDUNDANCY 资料以应付下次的损坏。
RAID 依照阵列的设计与 REDUNDANT
资料的配置方式有下列几种规格:
1. LEVEL 0: DATA STRIPING,将资料平均分割在两个磁盘上,能加快存取速度,但没有
REDUNDANCY。
2. LEVEL 1: DISK MIRRORING,磁盘镜射,两个磁盘储存一样的资料,其中之一损坏时至少还有一份可用资料,但总容量只使用了二分之一。
3. LEVEL 2: REDUNDANCY BY ERROR CORRECT CODE,较少使用。
4. LEVEL 3: 类似 LEVEL 2,但只使用一个磁盘来放置同位
(PARITY) 资料。
5. LEVEL 4: 类似 LEVEL 3,使用较大的分割区,较少使用。
6. LEVEL 5: 类似 LEVEL 4,同位资料分散在所有磁盘,但任一资料与同位不会在同一磁盘。
S.M.A.R.T技术(自我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S.M.A.R.T技术能够预测量某些硬盘的特性。是一种对硬盘故障预先发出报警的数据保护。S.M.A.R.T技术可以减少数据丢失,预先报警能让用户掌握硬盘的性能状况。
MR(Magneto-Resistive Head):既磁阻磁头技术。,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磁阻磁头是基于磁致电阻效应工作的,核心是一片金属材料,其电阻随磁场的变化而变化。磁阻元件连着一个十分敏感的放大器,可以测出微小的电阻变化。所以越先进的MR技术可以提高记录密度来记录数据,增加单碟片容量即硬盘的最高容量,提高数据传输率。
GMR(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磁头:巨磁阻式磁头,是在MR磁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的一种磁头技术,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其优势是比MR磁头能得到更高的数据记录密度。现在GMR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并将逐步取代MR技术。
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读取技术:能使盘片存储更多的信息,即增加容量,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读取和数据传输率。